第 100 章(【册封储君】...)_盛唐小女官
笔趣阁 > 盛唐小女官 > 第 100 章(【册封储君】...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100 章(【册封储君】...)

  三娘虽不可能掺和相大会,三月三却还是放了个假,跟着游人们去河滨走了走。

  这本就是时人喜的好节日,河滨游者甚众,手执芳草之人在其中只能算少数。三娘一路溜达过去,不少认出她来的摊贩都乐呵呵地跟她打招呼,还有些人拿出自己做的吃食邀她尝尝。

  盛情难却之下,三娘尝了一肚子的好吃的。她正觉得这样下去不行,便见有个熟人迎面而来,竟是许久不见的李俅。

  三娘讶道:“你怎么来了?”

  李俅道:“来与人谈几门生意。”他年岁渐长,经商的天赋渐渐显露出来,手底下也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,东宫的各项营生便交由他打理了。

  他自幼失母,在李俨这个兄长的庇佑下长大,向来与李俨最是亲近,由他出来办事李俨也放心。

  越是长大,越清楚这样可以相互信任的手足情义有多难得。

  李俅笑着说道:“办完事见这边热闹得很,就过来走走,没想到远远瞧见了你。”

  三娘也笑道:“你来得正好,我们找个地方歇歇脚聊聊天,再走下去我可要吃撑了。”世上最难推却的就是别人由衷的热情,她可以拒绝许多事,唯独不能拒绝这样的真心实意。

  李俅自然不会不答应。

  两人寻了处临江的茶寮坐下吃茶,周围都是过来暂歇的游人,他们也就没聊什么要紧事,只随意地说起彼此的近况。不想才对坐不到一刻钟,竟有人跌跌撞撞地寻了过来,神色仓皇地附耳给李俅说了什么。

  李俅霍然起身,匆匆对三娘说道:“我先回去了。”他说完正欲离去,临走又忍不住回头和三娘隐晦提了句,“家父……去了……”

  三娘听了这话,也是浑身一震。

  虽然早就有这个准备,真到了这一天还是不安得很。

  李隆基有五十多个儿女,光儿子就二十几个。其实光出身,太子既不占嫡,也不占长,纯粹是因为大皇子身体有残缺,而当年赵丽妃又正得盛宠,所以才由李瑛这位二皇子当了太子。

  李瑛病逝了,太子之位会落在谁头上?

  谁都不知道。

  谁都不会知道。

  何况生死面前,再多的劝慰都是枉然。

  三娘只能说道:“节哀。”

  李俅点点头,上马疾驰归京。

  三娘回了县中,让绕梁做个准备。储君离世也算是大丧,府中上下都得收拾收拾,至少在储君丧这一个月内不能当了出头鸟。

  另一边,李俅回了东宫,东宫上下皆是一片惨淡,连那嫁进来的长嫂都穿着一身素衣无声啜泣。

  这一阵又一阵的哭声既是为了逝去的太子李瑛,也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。

  太子是病逝,她们一时半会确实不会有事,只是谁知道接下来会轮到谁来当太子?

  一时间每个人都心生惶然。

  李俨见李俅匆匆换了丧服过来,没说什么,安静地指挥底下的人忙里忙外。若非他眼底有着浓浓的青影,身形又近乎形销骨立,旁人见着他这平静的模样怕是都要觉得他不孝了。

  李隆基听到东宫传来的噩耗,第一时间召见了李俨。

  瞧见李俨形容憔悴枯槁、宛如行尸走肉,李隆基心中颇有触动,招呼他坐近一些,抬手拍着李俨的手背说道:“你这些日子衣不解带地侍疾,为人子能做的事你都做了,莫要伤心过度,你阿娘与你妻子还需要你,你底下的弟弟妹妹也都还小。”

  李俨听得眼眶湿润,竟是连句完整的话都答不上来,只能“嗯”地一声哽咽答应。

  李隆基让他继续操办太子李瑛的后事。

  李俨一走,李隆基倚在御座上良久,才和高力士聊了起来:“你觉得皇孙如何?”

  高力士是李隆基的潜邸旧臣,李隆基当了多少年皇帝,他就在李隆基身后站了多少年,帮李隆基办过的事多到他自己都数不清,他也从来不曾去数。

  若说世上有谁最了解李隆基的想法,那绝对是高力士无疑了。

  听李隆基这么一问,高力士便恭谨答道:“皇孙至纯至孝,连老祖宗都曾降下福旨,自然是极好的。”

  他说的乃是当初安禄山的事,安禄山还未被押送入京,皇孙便已知晓其人其貌,还说此人会祸乱长安。大唐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,长安洛阳更是万国来朝的繁华都会,谁敢说大唐会陷入动乱之中?

  偏偏当初那个年方七岁的小孩说得极其详细,叫李隆基生出了“宁杀错,勿放过”的心思。毕竟这么说的人也不独皇孙一个,张九龄他们也总把胡人狼子野心挂在嘴上。

  那时候李隆基虽然已经不喜张九龄,却还是因为皇孙那个梦的缘故把话听了进去。

  安禄山已经因为自己犯了军法被杀了,皇孙当年的童言稚语旁人自然无从知晓。

  也只有常年跟在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会提起。李隆基听后也想起了当年的事,当年李俨是噙着泪花儿来找他的,说是有要紧事必须跟他说。这也证明了李俨十分信赖他这个祖父,觉得他是天子,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,所以梦见那般荒诞可怕的事以后第一时间便来找他。

  李隆基重闭上眼靠在御座上,不知在思量什么。

  朝中上下也都是安分至极,没有人敢在这节骨眼上跳出来当靶子。

  不管父子间亲不亲近,中年丧子总不是什么快活的事,千万别让李隆基在这种时候注意到自己才是正理。

  太子李瑛当了将近三十年的太子,与南朝那位有名的昭明太子相差无几,还效仿昭明太子办了《两京文选》。

  没想到最后居然连英年早逝这件事都随了前人。

  虽然太子李瑛这些年没什么一展才能的机会,不少文人墨客还是纷纷写起了哀悼诗文,纷纷为大唐痛失贤明储君悲伤不已。

  一夜之间仿佛满长安都是曾被太子赏识过的读人。

  这段时间李隆基还是歇在兴庆宫那边,鲜少回大明宫去。

  杨玉环一直陪在他身边,如今她已陪他走出几次丧失亲近人的伤痛,情分自然和旁人不同。

  李隆基着杨玉环年轻美丽的脸庞,握着她的手说道:“宫中已数年不曾有子嗣出生,你我恐怕也很难有孩子,是我有愧于娘子。”

  杨玉环温言笑道:“能得夫君恩宠,玉环已不胜欢喜,再无旁的奢求。”

  两人在兴庆宫中多以夫君娘子相称,可李隆基到底是皇帝,杨玉环既然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,便不能想太多,平时都是顺着李隆基的意思当多解语花。

  李隆基着她堪称绝世的笑颜,十分动容地把她拥入怀中,说道:“皇孙年初已经娶妻,我打算立皇孙为储君,皇孙为人至孝,日后定然不会为难于你。”

  李隆基都这般说了,杨玉环自然回以满面感动。

  至于李隆基是不是真的在为她考虑,杨玉环并没有去深究。她是个聪明人,她知道自己的处境,知道自己该以何种姿态应对李隆基,更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。

  她父亲早逝,少年时都是依附在官职低微的叔父家中生活,除了李隆基的宠之外什么都没有,根本不可能左右李隆基的决定。

  比起选那些曾称她一声“嫂嫂”或者“弟妹”的人当太子,选皇孙自然是更好的选择。

  储君之位空着不是什么好事,太子李瑛葬入皇陵以后,李隆基便正式让李林甫拟旨让皇孙李俨入主东宫。

  居然是立皇孙为储君!

  李隆基这道诏令让许多本来已经蠢蠢欲动的人一下子都偃旗息鼓了。

  李俨接到这道旨意的时候依然很平静。

  当初向李隆基哭诉噩梦这一招是他们几个知情人商量出来的,挑的是在祭天之后的日子,从时机到地点都是精心计算好的,他付出的只是自己的眼泪。

  当时李泌就给他分析过,假如一切没能改变,李隆基想起这件事时也会对他多几分优待。

  那时候李俨没想过真的会用上这份“优待”。

  结果年后李泌又悄然让人给他送了信,让他做好最坏的打算。不过李泌给的提议从不会让人为难,只是让他顺从本心,把自己的悲伤尽情宣泄出来就好,哪怕是在李隆基面前失态也不要紧。

  直至拿到李隆基册封他为储君的旨意后,李俨才意识到李泌把李隆基的心思拿捏得有多准。

  这样的人其实有些可怕。

  算下来李泌也才二十出头,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存在。

  李俨恍惚又想起幼年时的事,那时候三娘和李泌都是神童出身,读比寻常人快得多,时常一起讨论中内容。他学得慢,有些着急,便在夜里点了灯熬夜苦读,一心想赶上她们。

  那时候他还不晓得,世上许多人、许多事是你怎么赶都赶不上的。

  此时拿到这道旨意,李俨忍不住想:祖父中的是不是他的平庸?

  兴许正是因为祖父并不喜欢太出色的太子,所以才立了他为储君。

  毕竟他未满二十,仍只能算在“中男”之列,天资又极其寻常,比起众多已经成年的皇子,他起来还是只毫无威胁的幼兽,尚能勾起祖父的舔犊之情。

  皇孙李俨被立为储君的事很快便传到蓝田县,三娘听了这个消息总算是放下心来。

  李俨是皇长孙,向来得李隆基重,当储君的可能性本就极高,只是事情只要没落定便可能生变。

  如今正式的册封旨意总算是下来了。

  比起旁人当太子,当然是好当储君来得好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